(资料图片)
(通讯员汪沙 王雪 段墨 李红岩)近年来,百里杜鹃戛木管理区中塘村结合海拔、土壤、气候等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6月7日,走进戛木管理区中塘村的马铃薯试点种植基地,只见农户们正忙着将马铃薯采挖、分拣、装袋……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一排排圆溜溜、“胖嘟嘟”的土豆,犹如一列列整装待发的“士兵”,随时准备奔赴市场。
看着地里成排的“金豆”,种植大户李平春眉眼弯弯地说:“我这个马铃薯是毕节、黔西的商家已经定了的,一块五一斤,现在每天都要找十多个工人来挖,今年的产量也好,价格也不错,还能挖半个月,明年我还要多种点。”
该马铃薯基地共100亩,采取“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将周边村民闲置零散的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种植大户负责管理。基地大量的用工需求为周边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让当地群众在流转土地增收的基础上,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增收。据了解,今年,该基地共带动100多人次就近务工,务工收入在一万元以上。
“从栽到挖,我都有参与,这个马铃薯个大,挖的时候也起劲。”全程参与务工的村民余正琴高兴地说,“在这做工,离家很近,一天100块的工钱,很不错。”
为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提高粮食产量,中塘村发放高产、高品质的v7号和青薯9号马铃薯薯种一万斤,打造马铃薯试点种植基地,同时采取马铃薯与玉米套种的方式,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基地的马铃薯是2月底3月初种植的,才三个月的生长周期,就达到亩产2000斤以上,效果还是不错,均价一块五,毕节、黔西等地的批发商直接来地里拖,销路不愁。”尝到了马铃薯产业的甜头,百里杜鹃管理区人社局派驻中塘村第一书记李定端对来年继续发展充满了信心,“明年,我们将在总结今年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提前种植,争取提前抢占市场,获得好的价格,获得更多收益。”
近年来,戛木管理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目标,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了马铃薯、天麻、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关键词: